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控机 -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芯片之旅在半导体的海洋中寻觅生存 工控机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芯片之旅在半导体的海洋中寻觅生存
2025-04-24 【工控机】 0人已围观
简介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并非是因为它自己,而是因为它所代表的芯片技术和半导体行业。对资本市场而言,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英伟达,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公司的关注,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预见。 成立30年,英伟达如何成为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企业?黄仁勋差点错过了千亿身家的机遇。 上世纪80年代,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之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黄仁勋就已经开始他的半导体之旅
在AI的浪潮中,英伟达并非是因为它自己,而是因为它所代表的芯片技术和半导体行业。对资本市场而言,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英伟达,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公司的关注,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预见。
成立30年,英伟达如何成为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企业?黄仁勋差点错过了千亿身家的机遇。
上世纪80年代,当全球范围内除了IBM之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黄仁勋就已经开始他的半导体之旅。在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任职期间,他与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合作,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次合作与LSI Logic一起完成,使得黄仁勋结下了不解之缘。
90年代,在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的时候,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人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更深厚信任关系。黄仁勋回忆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他们是我认识最优秀工程师之一,我享受和他们一起工作。”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他们开发项目不再受到青睐。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开始创业,但邀请黄仁勋加入时,却遭到了拒绝。黄仁勋觉得自己有一份好工作,对当下感到满意,不愿意冒险去创业。
但两位老伙伴极力邀请,最终让他同意出去聊聊。他把地点定在丹尼餐厅,那里的咖啡续杯政策让他们聊了一整天直到没有新的灵感蹦出。当目标锁定个人电脑市场后,他们推断个人电脑价格会降低操作难度也会减轻,这意味着个人电脑将实现普及化。
1993年2月17日,是 黄仁 勃 的生日也是他创业第一天。他迅速组建团队,在购物中心租间小办公室雇20名员工。不久之后,他们推出了第一款产品NV1,这款产品集成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等功能,但由于缺乏应用支持以及市场需求偏向简单便宜的3D图形芯片,它收到的25万颗芯片中的24.9万颗都被退回,让英伟达几近破产。
失败后的教训使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方向,并寻求投资者。一番努力后,他们获得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的大量资金支持。瓦伦丁以其独特投资理念知名,他倾向于投入专注解决具体问题且能够占据大市场的一线企业。现在看来,与这个理念高度契合的是英伟达。在瓦伦丁的大力支持下,英伟达从濒临倒闭转为成长为全球领先半导体制造商,以其A100芯片成为算力竞赛中的明星。而2024年的11月,随着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排行榜,也标志着苹果12年的市值第一地位结束,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入成分股替代了Intel。这一切都证明,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没有任何理由怀疑那条困难但人少的路选择错误:专注于3D图形市场,以差异化策略打造未来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