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PLC -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半导体芯片龙头股排名中两次险些倒闭经历 PLC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半导体芯片龙头股排名中两次险些倒闭经历
2025-04-24 【PLC】 0人已围观
简介黄仁勋:创业之旅与英伟达的崛起 在AI时代,虽然AI技术引领着科技发展,但真正的焦点并不在AI本身,而是在于那些推动AI进步的核心技术——半导体芯片。其中,英伟达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领导地位。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这一成就不仅震惊了华尔街,也让全球股民对英伟达充满了期待
黄仁勋:创业之旅与英伟达的崛起
在AI时代,虽然AI技术引领着科技发展,但真正的焦点并不在AI本身,而是在于那些推动AI进步的核心技术——半导体芯片。其中,英伟达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领导地位。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这一成就不仅震惊了华尔街,也让全球股民对英伟达充满了期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更新了芯片业成分股,从传统的大厂如Intel转向新贵英伟达。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可以从黄仁勋这位创始人开始探索。他的故事里充满了挑战和逆境,但也孕育出了一个传奇般的商业帝国。
1980年代初期,当时还没有太多独立进行芯片设计的大公司的时候,一群工程师包括柯蒂斯·普里姆、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在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中合作开发半定制化芯片。在那个时代,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并且共同面对着许多挑战。
90年代初期,当大部分公司仍专注于CPU开发时,这些前辈们被要求去开发更具挑战性的产品——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他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任务并加深了解决问题能力。此后,他们继续保持联系,并在未来的项目中再次合作。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架构变化迅速,该项目最终失去了重要性。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他们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黄仁勋。但是,他选择留下继续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职业道路,而且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没有完全确定未来想要干什么。
最终,在普、马两人的坚持下,黄仁勋同意与他们交流。这次会晤发生在丹尼餐厅,那里的咖啡续杯政策允许他们聊到凌晨四点钟。当时两人意识到个人电脑正处于起飞阶段,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游戏市场则是个人电脑应用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来支持3D图形呈现。
1993年2月17日,是黄仁勋创立英伟达的第一天。他迅速组建团队,与其他20名员工一起租用了一间小办公室。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他们终于研发出NV1这个集成了多种功能的小型计算机单元卡。尽管它具有“先见之明”,但由于缺乏运行它所需应用程序,以及市场对于简单高效3D图形处理器需求而忽略了这些额外功能,因此NV1遭遇惨淡销量,只有少数几千块芯片得到了使用,为英国实现差点倒闭的一次险情打上了句号。
失败教训之后,对NV1失败原因以及市场反应理解更加透彻,让团队学到了宝贵经验:“这是个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但却是个糟糕产品。” NV1无法与竞争者直接比较,没有任何独特之处,所以没人愿意购买它,就像买瑞士军刀作为圣诞礼物一样困难。“”
为了确保业务稳健运营,同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三位创始人也同时前往风险投资机构寻求帮助。一路上取得成功的是红杉资本基金管理合伙人唐·瓦伦丁,他曾经帮助苹果、甲骨文等知名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瓦伦丁以其独到的投资理念,即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占据大市场而著称,现在看来他对英伟达这种模式非常适应。当时即便是29岁出头即将30岁又青涩无比的地球人的提案表现也不利索,但是瓦伦丁已经收到指示必须给予投资。这次会议后的唯一回应只是一句话:“如果你赔我钱,我杀你。”
后面的故事就是这样:瓦伦丁及其另一家机构Sutter Hill Ventures各投入100万美元给予英国估值600万美元。如果说之前已过山车般跌宕曲折,那么现在看似一切顺利。而实际上,这只是故事刚刚开始的一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