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PLC - 黄仁勋亲述芯片创业奇缘两次皆逼近崩溃的边缘 PLC
黄仁勋亲述芯片创业奇缘两次皆逼近崩溃的边缘
2025-04-24 【PLC】 0人已围观
简介《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芯片创业奇缘》 在AI时代,英伟达并非因为AI技术,而是因为其在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精神而受到全球关注。作为一家老牌的科技巨头,英伟达凭借其卓越的算力产品,如A100芯片,不仅吸引了全球顶尖企业,也赢得了市场上的“黄金”地位。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大厂,同时也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的全球市值第一纪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宣布
《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芯片创业奇缘》
在AI时代,英伟达并非因为AI技术,而是因为其在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精神而受到全球关注。作为一家老牌的科技巨头,英伟达凭借其卓越的算力产品,如A100芯片,不仅吸引了全球顶尖企业,也赢得了市场上的“黄金”地位。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大厂,同时也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的全球市值第一纪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宣布,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一些成分股从Intel换为NVIDIA,这标志着英伟达已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成立30年后,如何让一个初创公司发展成为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答案就藏于两次倒闭边缘之上——婉拒创业、差点错过千亿身家的故事。
198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当时,一名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接到了一个任务,他们要负责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项工作与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合作,其中参与协助工程师就是黄仁勋,他们三人在此正式结缘。
90年代,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时期,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他们,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相互间更深厚信任关系。黄仁勋回忆:“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化,使得几人的项目不再受欢迎,最终决定离开太阳开始创业,但当他们邀请黄仁勋加入时,他选择继续留下,并未加入他们的创业计划。他觉得自己有一份好工作,对现在感到满意,没有想清楚去做什么。
1993年个人电脑刚刚兴起,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时代机遇。他们推断个人电脑价格将降低操作难度也会下降,从而实现普及化。而用户最可能用电脑干什么?或者说干得最多的是什么?答案是打游戏。而游戏体验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呈现效果,因此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赌针对游戏玩家的3D图形芯片?
强大的吸金能力引发轰动。1993年,《毁灭战士》(DOOM)的发布引发空前的轰动,被评价为年度最佳游戏,有超过1500万人玩过这款游戏。这让 黄仁勋更笃定选中的方向,而且用户依赖度高以及停留时间长,让他坚信拿下游戏就能赢家通吃。
NV1失败教训
1995年2月17日,是黄仁勋生日也是他的第一天。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推出了第一款产品NV1。
这款产品集成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音频波形表处理等功能,但市场反馈惨淡。
由于没有应用程序可以运行,以及市场需要的是简单有效的3D图形处理而不是堆砌功能,
导致25万颗NV1芯片中24.9万颗都被退货,这几乎让英伟达破产。
这个失败教训让团队学会很多东西:
“这是个技术成就但却是个糟糕产品”,“它没办法跟其他产品比较。”
史蒂文斯说:“我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我们进入3D图形领域可能太早了。”
为了保持业务运转,同时寻找投资者支持,
三人向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求助,
他随即联系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投资给予支持,
瓦伦丁以“如果你赔我的钱,我杀你”承诺投资100万美元,此时英伟达估值6000万美元.
最后
回到今天,看看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对这一壮举赞叹不已,那些曾经怀疑的人,现在则是追捧者;那些曾经轻视的人,现在则是仰望者;那些曾经孤独的人,现在则是在光明之路上的行走者。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大环境中,只有人们敢于冒险、大胆尝试才能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对于那些敢于跨出舒适圈,用智慧与勇气去争取未来的人来说,无论何种困境,都不过是一段传奇旅程中的小插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