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运动控制 -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3nm芯片什么时候量产悬念延宕 运动控制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3nm芯片什么时候量产悬念延宕
2025-04-24 【运动控制】 0人已围观
简介《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 在AI时代,英伟达成为了最火的不是AI,而是它自己。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这个芯片巨头。对AI而言,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比黄金都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排行榜,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全球市值第一的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英特尔换成了英伟达。 成立30年
《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
在AI时代,英伟达成为了最火的不是AI,而是它自己。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这个芯片巨头。对AI而言,在算力竞赛中,一颗A100芯片比黄金都令人垂涎。
202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排行榜,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全球市值第一的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英特尔换成了英伟达。
成立30年,英伟达如何成为万亿美元市值的商业帝国?婉拒创业,黄仁勋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80年代初期,在全球范围内,只有IBM以外很少有公司能够独立进行芯片设计。当时任职于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工程师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接到了一个任务,为公司设计半定制化芯片。这项工作与半导体供应商LSI Logic进行合作,而对方所委派进行协助的工程师正是黄仁勋,他们三人在此正式结缘。
90年代,在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的时候,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的人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相互间更深厚信任关系。黄仁勋称:“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然而,由于太阳公司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他们几人的项目不再受到青睐。在考虑是否继续留下或者离开时,他们决定离开并开始创业。但当他们向黄仁勋发出邀请时,他却表示“祝你们成功吧”。
后来,当老朋友再次邀约时,他同意出去聊聊,并把地点选在他职业生涯起点丹尼餐厅。他在那儿曾经做过洗碗工和服务员。那天他们聊了四个小时直到没有新的灵感蹦出来,最终确定目标锁定个人电脑市场。
1993年2月17日,是黄仁勋的生日也是他创业第一天。他迅速组建团队租了一间小办公室雇佣20名员工经过两年的努力1995年英伟达第一款产品NV1正式出炉,这款产品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音频波形表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但市场反馈惨淡,大部分25万颗芯片被退回去导致几乎破产。
NV1失败让团队学到了很多。史蒂文斯说:“我学到的一个教训是,我们进入3D图形领域可能太早了。”为了让公司平稳运行三人同时寻找投资者,其中包括拜访前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以及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最终获得100万美元投资,此时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
后面的故事就是这样,从一次差点倒闭的小企业到今天的一流技术巨头,这是一个充满逆境与挑战,却又充满希望与成就的传奇历史。而对于未来,我们只知道随着时间推移,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清晰,就像那位曾经为何选择追逐梦想而非稳妥事实上的CEO一样,那是一段关于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精神永恒传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