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如何逆袭成芯片巨擘 资讯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如何逆袭成芯片巨擘
2025-04-24 【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 在AI时代,英伟达成为了最火的不是AI,而是它自己。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这个芯片巨头。201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一,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全球市值第一的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 成立30年后,英伟达如何成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英伟达的逆袭: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
在AI时代,英伟达成为了最火的不是AI,而是它自己。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都关注着这个芯片巨头。2014年11月,英伟达市值突破3.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一,终结了苹果长达12年全球市值第一的纪录。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公告,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芯片业成分股从Intel换成了NVIDIA。
成立30年后,英伟达如何成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这是一段充满悬念和挑战的故事,它讲述的是黄仁勋、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三人如何共同创造了一个改变世界的人类历史。
1990年代初,当大多数公司仍专注于开发CPU时,这三位工程师被要求开发更有挑战性的产品,即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他们结合彼此优势,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相互信任关系。
然而,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下,一次意外邀请将他们带入了一场未知而又充满风险的大冒险。当时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计算机架构和图形架构发生变动,使得他们合作项目失去了吸引力。一对老伙伴决定离开,而黄仁勋选择留下继续他的职业生涯。他认为自己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对当下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但命运似乎没有放过这三个人的友情。最终,他们决定一同走出那家餐厅,并把目标锁定在个人电脑市场上。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因为他们预见到个人电脑价格将会降低,同时操作难度也会减小,从而实现普及化,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个人电脑。
1993年2月17日,是黄仁勋的一个特别生日,也是他创业的一天。那天,他迅速组建团队,在购物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雇佣20名员工。在接下来的两年努力之后,他们终于推出了NV1——一款集3D图形处理、视频处理、音频波形表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单晶硅半导体微处理器。但市场反馈惨淡,只有25,000颗芯片中的24.9万颗被退回,这几乎让公司破产。
失败教训铸就成功
尽管NV1失败,但这一经历给予团队宝贵经验。黄仁勋说:“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但却是一款糟糕的产品。” NV1无法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竞争,因为它试图做太多事情,却没能做好任何一件。这一次失败让他们明白要专注于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堆砌过多功能并期望卖得昂贵。
为了确保公司能够平稳运行,同时寻找新的投资者支持,黄仁勋向LSI Logic老板威尔弗雷德·科里根求助。此前是仙童半导体总裁兼CEO,现在正担任LSI Logic CEO的人士,当即想到了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他立即打电话给瓦伦丁,说:“我要送你一个人,我知道他很优秀。”
瓦伦丁投入100万美元给英伟达,此时该公司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笔钱为英国勇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由于不断创新和勇敢承担风险,再加上正确判断行业趋势以及适应技术发展方向,以至于今天看来那个“0”亿美元市场竟然成为了它们巅峰之举!
虽然有过两次倒闭边缘,但正是在这些艰苦考验中,该团队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道路,不断调整策略,最终取得辉煌成绩。通过不断地尝试、学习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他们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而这一切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那位曾经拒绝加入创业之旅中的工程师——现在已经成为传奇人物——黄仁勋及其团队成员们对于未来视野清晰而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技术革新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尝试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