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2000元左右性价比高手机背后隐藏的悬念 资讯

黄仁勋亲述创业故事两次都差点倒闭2000元左右性价比高手机背后隐藏的悬念

2025-04-24 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婉拒创业,黄仁勋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在AI时代的浪潮中,英伟达成为了最耀眼的星辰。它不仅是芯片行业的标杆,更是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无人能抗拒英伟达带来的吸引力。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段充满挑战和失败的创业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尚未有公司敢于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柯蒂斯·普里姆、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共同完成了对半定制化芯片设计工作

《婉拒创业,黄仁勋差点错过千亿身家》

在AI时代的浪潮中,英伟达成为了最耀眼的星辰。它不仅是芯片行业的标杆,更是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华尔街到全球股民,无人能抗拒英伟达带来的吸引力。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一段充满挑战和失败的创业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尚未有公司敢于独立进行芯片设计时,柯蒂斯·普里姆、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共同完成了对半定制化芯片设计工作。这三位工程师后来又合作开发了图形处理器GPU,在无人区探路,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并为彼此种下了深厚信任之根。

然而,当普里姆和马拉科夫斯基决定离开太阳公司开始创业时,黄仁勋却选择留下来继续他的职业生涯。他认为自己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且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当下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尽管被邀请加入,但他没有加入他们,而是在丹尼餐厅与他们重逢四小时,最终决定专注于个人电脑市场。

1993年,他们推断个人电脑将会实现普及,并且用户将需要一个强大的图形处理器来支持游戏体验。因此,他们专注于3D图形芯片,以此实现差异化。在那个时代,即使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也无法提供正面的答案——1993年的PC上的3D图形市场规模为0美元。但他们坚信这一领域将彻底改变计算机行业,所以决定迈出这一步。

两年之后,英伟达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款产品NV1,这是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瑞士军刀”,但由于缺乏应用程序以及只需简单3D图形处理能力而已,它遭到了巨大的反馈,只有25万颗芯片中的24.9万颗得到了回收。这近乎破产的情况让团队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进入市场太早的问题,以及如何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

为了让公司平稳运行,同时寻找投资者,黄仁勋前往前老板LSI Logic的CEO威尔弗雷德·科里根那里寻求帮助。科里根通过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投入100万美元给予支持,使英伟达估值达到600万美元。这次投资成为了转折点,让英伟达走上了成功之路。而这个成功背后的关键,是那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失败,不断学习并改进,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企业。

标签: 工控资讯